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米乐·M6异地倾倒还是变废为宝,垃圾处理是一道考题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141

米乐·M6据近日新华社报道,记者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省市督察发现,一些地方建筑垃圾处置工作存在明显短板,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频发、屡禁不止。其中,2021年至今,仅浙江省查处的杭州市工程渣土等建筑垃圾跨市非法倾倒案件就有1199起。另据近日《人民日报》报道,在上海金山区,生态养猪场将每天生成的数千立方米沼气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甲烷,为城市燃气管网供气;浦东新区一污水处理厂实现“制氢—储氢—热电联供”全链条应用,将污水的绿色价值“吃干榨净”。

跨区域倾倒垃圾已经不是新鲜事,除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还不乏工业危废垃圾。此类事件频频引发公众不满,其中,有的是对垃圾流入地监管失灵的不满,有的是对垃圾流出地“以邻为壑”的指责,有的是对非法倾倒垃圾可能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公共卫生造成恶劣影响的担忧,以及对此类问题多年未得到有效遏制的失望。

跨区域倾倒垃圾屡禁不止,首先是有关地方的发展理念错位、环保意识落伍,监管部门对非法倾倒垃圾的处罚力度较弱,相关主体非法倾倒垃圾的代价较低,从而形成一种负面激励。其次是一些地方尚未就建筑垃圾等问题的治理制定工作规划,或者相应机制并未有效落实。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相关部门应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而有的地方并未落实上述要求。再次,非法倒垃圾现象点多、面广、层级多,监管触角难以及时发现,有时甚至失守。此番通报显示,一些案例中存在偷运偷倒垃圾四级利益链条,有关部门却多是罚款而未追溯源头。

为遏制跨区域倾倒垃圾乱象,尽管有关方面和一些地方持续努力,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当下,垃圾处理越来越成为摆在诸多地方面前的一道考题。

一些地方“点废成金”、变废为宝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来,城市治理的难点堵点,往往正是产业创新的切入点。比如,江苏常州扶持并依托一些企业利用环境技术新装备,实现工程渣土的现场处置,碎料可用于就地铺路、制造透水砖、预拌混凝土等,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约95%,从垃圾源头减量。二来,发挥技术优势和创新力量,“四两拨千斤”。比如,不少地方借助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细菌发酵繁殖,将工业尾气转化为生物乙醇及新型饲料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等等。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垃圾处理是一场选择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的较量。将垃圾直接倒掉,成本低、简单易行,但长远看,则面临垃圾消纳点不足与垃圾产生量巨大的矛盾,由此可能引发非法倾倒垃圾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因此背负的法律风险、生态修复代价更大。而“教科书式处置垃圾”的案例则可以在最大限度消化当地垃圾的同时,将其转化、发展为新的产业赛道和经济增长点——何去何从,考验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理念、眼光与魄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都能实现高水平资源化再利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我们要做的,更多是从现实探索中寻找更多变废为宝的途径与可能,把对废弃物的价值“吃干榨净”培养成为一种自觉,拓宽低碳循环经济的赛道,让更多领域的资源拥有可以再利用的机会。这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的必答题。

“垃圾围城”之下,没有谁是安全孤岛。从“以邻为壑”式处理垃圾转变到“点废成金”式资源集约化再利用,中间难免会有不少障碍要跨越,但我们必须尽早迈出坚定的步伐。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