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厕政府有补贴,村民不掏钱,使用起来干净、卫生、方便,蚊虫也少了,粪池满了有人抽,厕所坏了有人修。听说收集的粪污还能制成沼气发电、发酵成有机肥回田。”提到自家厕所的变化,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丁庄街道小官庄村民成伟业高兴地说。
改造农村旱厕,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记者日前跟随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工作组在东营市调研时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山东省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
“今日报抽两户,本月已抽429户,累计抽厕20383户,维修69户……”山东省东营市延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控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农高区以及广饶县的农村厕所管护数据。“我们投资1.2亿元建设60万吨畜禽粪污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将周边10万农户以及300家养殖户的粪污、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年产沼气450万立方米、沼液肥17万吨、固体有机肥5万吨、发电800万千瓦时。”延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志强告诉记者。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农高区分局局长郭东波说:“农村面源污染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制约农业绿色发展、阻碍乡村振兴的一个瓶颈问题。企业的全链条、闭环式、可再生、资源化、无害化的循环利用模式,不但消除了农村粪污垃圾污染和焚烧秸秆的安全隐患,生产的有机肥还能对盐碱质土地进行生态化改良,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样板。”
在发展循环农业的同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也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一项具体要求。在农高区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建的中科益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科学团队培育的中科授粉熊蜂和捕食螨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周显博士介绍,中科熊蜂、捕食螨能够减少授粉杀虫过程中农药和激素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果蔬品质,保护生态环境,有益于种植户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农高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毕建明说:“农高区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盐碱地现代农业为支撑,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分类施策,各地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山东省各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有序推进。
淄博市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完成配电网升级改造工程72项,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 51.53 万户;90%的区县(功能区)已实现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完成12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创建“美在家庭”标兵户9327户。
威海市系统总结威海华夏生态城建设经验,组织开展矿山生态信息采集,建立威海市矿山生态修复数据库,编制威海市矿山生态修复信息采集项目成果报告;建成生态文明馆并初步投入运营。
临沂市组织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预先申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蒙阴县政府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共同签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蒙山北麓龙凤峪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区正在建设中,其中,水博物馆、沿途节点、山门、河道治理及道路建设已完成。
东营市东营区探索出的“改厕规范升级+长效后续管护+粪污资源化利用”全流程农村改厕新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9种典型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山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张彦丽副教授表示,山东各地围绕乡村生态振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我们将对各地的做法进行总结,为党校课堂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作者:周雁凌 王文硕 耿上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