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印发《禁止省外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运输入岛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拳出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违反规定的个人、企业将被纳入征信进行联合惩戒。这是海南“禁塑”的又一实质性重要举措。
海南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早在去年年末,就已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域“禁塑”。事实上,这次开展的“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整治”是海南全省、全社会共同推动“禁塑”的重要一环。如在审批方面,2019年海南就已禁止新建和改扩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项目的审批。宣传方面,“禁塑”宣传内容包括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公开讲座、公益广告等在手机新媒介、报纸电视传统媒体上随处可见,超市、商场、学校等重点区域实现了全覆盖。执法方面,资料显示2021年以来,海南为推动“禁塑”共出动执法人员1.4万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7万户次,立案1724宗。标准制定方面,2020年5月海南发布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和两项快速检测方法地方标准等。
此外,海南还将“禁塑”与多项工作联合推进,比如垃圾分类、“巩文巩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多年努力,海南已在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禁塑”的浓厚氛围,达到了较好社会效果。
“禁塑”是利长远、优生态的好事,但最大问题是替代品稀缺。替代品问题不解决,不仅“禁塑”难以推进,还会对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因此,海南从启动“禁塑”开始就紧盯群众需求,“从零开始”构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产业链,推动成立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地膜、棉签及含塑料颗粒的洗护用品等四大类18小类产品纳入名录管理,大力吸引国内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落户。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海南全省已有11家替代品生产企业,已形成膜袋3.94万吨/年、餐饮具1.51万吨/年、改性塑料4万吨/年的替代品生产能力,解决了群众最困扰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稀缺的问题,夯实了“禁塑”基础。虽然当前替代品价格还略高一些,但基本也在百姓的承受范围内,在海南也已经随处可见。相信随着科研的深入,更优良的替代品将越来越物美价廉。
应该指出,海南当前的“禁塑”成效并非一蹴而就。从2019年印发《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开始,2020年又印发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补充实施方案》,出台了《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从2019年首先从海南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医院“禁塑”,到2021分种类分阶段逐步推广到全社会;从废旧塑料制品回收网点建立到地膜回收达到88%、快递包装绿色化和减量化成效明显等,这都说明,“禁塑”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这次印发的《禁止省外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运输入岛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海南推动从源头“禁塑”,意义非凡。从全局来看,海南“禁塑”仍然需要继续发力,进一步为海南绿水青山保驾护航。作者:杨再东